
高市挑衅中国 台评论员:日本将付出巨大代价 经济与安全双风险!高市拒绝赔罪后,民调为何一夜间暴涨?她挑衅中国,为何说日本将付出巨大代价?

高市早苗利用“台湾有事”的陈词滥调稳固其政治基本盘。上台不足一个月,高市就得罪了所有邻国,但她似乎成功了。高市拒绝赔罪后,民调一夜之间暴涨。高市有关“台湾有事”的言论引发中日紧张关系升级,但同时却提高了她的支持率。最新民调显示,高市内阁的支持率为69.9%,较10月上升5.5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仅为16.5%。另外,82%的日本民众支持高市的“强硬立场”。在这次民调中,近49%的受访者赞成在“台湾有事”时行使集体自卫权,而表示反对的仅占44.2%。

这背后的原因是日本内部部分民众支持自民党政府增加军费、扩充军备和实现海外军事扩张等政策。这些日本人存在极强的右翼倾向,希望日本能够实现所谓“正常国家”的野心,在东亚地区甚至全球“横行霸道”。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增加军费和干涉台海局势方面畅通无阻,也与此有关。

高市刚一上台就给日本外交政策捅了个大窟窿,除了试探中国忍耐底线外,更重要的是她摸准了日本政治生态的脉搏。高市利用多数人渴望复辟军国主义和对中国持仇视态度的机会,一上台就对中国发起挑衅,从政治利益角度看,高市成了这次外交风波的赢家。她近期相继挑衅韩国和俄罗斯等邻国,试图扩大战果,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高市挑起这场自中日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冲突,深层原因是日本执政党内斗尖锐化的结果。高市上台后发现经济状况不如预期,不得不淡化竞选承诺。在这种背景下,她挑起对华外交战火,转移国内舆论关注焦点,给自己减压。然而,高市真的“赌赢”了吗?未必。
近日,台湾前外事官员介文汲指出,日本可能会因为高市的错误言论付出极大惨痛的代价。他解释说,日本在中国有庞大的经济利益。如果中日关系极度恶化,导致中国政府抵制日本商业机构或公司在华运营,日本商界将付出沉重代价,迫使高市收回错误言论并道歉。
从综合国力对比来看,日本不是中国的对手。如果中日关系因高市的言论陷入“政冷经冷”,这对日本业界和消费者来说可能无法承受。中国不仅是日本汽车等重要商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还在工业原材料和其他商品供应上高度依赖中国。历任日本首相都极力维持中日关系在“斗而不破”的可控范围内,害怕一旦破裂,日本业界和消费者不会饶恕他们。
高市一上台就打破中日长期维持的政治平衡,这也难怪石破茂、野田佳彦和鸠山由纪夫等前首相会暴跳如雷。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将来修补将非常困难,最终吃亏的必然是日本。随着中方反制开始,日本需要为高市的嚣张行径买单。
对日本而言,高市错误言论的代价不仅限于经济层面,还体现在安全层面。随着中方从军事层面上开始反制,日本内部反思声音不断出现。除了政界和学术界的批评增强外,日本民间对战争的恐惧也在社交平台中体现出来。因此,日本网络评论频频出现“避免深度介入台海”的声音,越来越多媒体担忧美国战略不确定性可能让日本独自承担风险。
近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发布三艘航母编队航行的照片,并配文称解放军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和平卫士。按照日媒的说法,这一动作是对日本舆论场的“降维打击”,让日本民众开始反思。日本官方的外交姿态也从咄咄逼人转为软化,甚至表态“不驱逐中国外交官”。事态发展正如介文汲所言:高市快扛不住了。
高市挑衅中国后支持率飙升,并不代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仍然存在。当中国龙发威时,日本人开始反思。这说明在日本强大对手面前,“台湾有事”只是虚张声势。至于高市本人,原本就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傀儡”,当她的表演得不到掌声甚至挨骂,损害幕后操控者利益时,下场就是被换掉。
信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