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推动与北约的关系,试图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很多人担心过去的军国主义行为会重现,但日本似乎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走得更远。朝鲜对此表示不满,警告称如果日本继续与北约勾结,最终将面临“第二次亡国”的结局。

日本与北约的接触实际上是在寻求外部支持以突破其和平宪法的限制。2022年6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首次以亚太地区伙伴国的身份出席了马德里北约峰会,并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等人进行了交流。当时,日本明确表示要加强与北约的安全合作,特别是在印太地区。2023年1月31日,斯托尔滕贝格访问东京并与岸田签署了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将深化情报共享、联合训练等军事合作内容。日本外务省宣称这是一项“历史性步骤”,实际上是为北约在亚太地区打开了大门。

不久之后,2023年4月,时任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公开场合表示,北约是日本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以维护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接着,5月10日,外相林芳正宣布将在东京设立北约联络处,理由是俄乌冲突波及到亚太地区,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安全格局。北约联络处一旦设立,其影响力迅速扩展到东亚,日本成为桥头堡,西方国家借此机会插手半岛及周边事务,意图明显。

到了2023年下半年,日本与北约多次进行高层互访,情报交流逐渐频繁。2024年1月,东京的北约联络处正式挂牌,北约官员进驻,而日本防卫省也派遣人员常驻,名义上是协调后勤,实际上则为未来的军事介入铺路。7月的华盛顿北约峰会上,日本再次派出代表团,岸田文雄通过视频连线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北约的伙伴关系。

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在借北约的旗号进行扩军,部署导弹,甚至开展联合巡航。美国对这一做法持欢迎态度,因为这有助于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起更紧密的网络,围堵中国和俄罗斯,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日益紧张。

朝鲜对日本的行动忍无可忍。2023年5月15日,朝中社刊发了一篇文章,揭露了日本与北约军事合作的实质。文章指出,日本借俄乌冲突为借口推进与北约的前所未有的军事融合,国际社会早已看穿其野心。设立北约联络处表明日本愿意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东亚的“先锋队”。
文章列举了多个事实证明日本与北约的深度合作,如松野博一的言论、岸田的北约峰会参与、斯托尔滕贝格的访日联合声明等,都构成了合作逐步深化的证据链。情报、演习、装备共享等一系列合作表明美西方的军事力量已经渗透到亚太地区,半岛局势因此愈加紧张。
文章还揭示,美国是背后的推手。北约已成为全球干预工具,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被利用来构建一个反华、反俄的包围圈。日本表面上配合,实际上则是通过与北约的合作撕开了和平宪法的裂口,试图重拾军国主义的野心。
朝鲜发出强烈警告,称日本的做法极其危险。亚太地区不是日本幻想中的“旧时代”,如果继续与外部势力勾结,只会破坏地区和平,最终遭到孤立,甚至可能迎来“第二次亡国”。朝鲜的警告直指日本的军事扩张野心,也揭露了其背后的危险动机。
回顾历史,二战期间的日本军国主义让世界付出了巨大代价,战败后日本被迫和平。然而,如今他们似乎又在重蹈覆辙。日本的军费持续增加,自卫队的扩权和重新定义,让周边国家感到越来越大的安全压力。
2024年,日本联络处正式投入运行后,平壤多次通过外交声明反对北约的东扩,批评日本邀请西方势力插手亚太事务。朝中社的报道提到,日本的军演频率上升,北约的影响逐步渗透,半岛的安全形势愈加紧张。
日本与北约的军事勾结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必须尽早拆解。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依赖的是各国之间的合作,而非对抗。如果日本真心考虑人民的福祉,应该及时停止一系列军事扩张行为,回归和平与共赢的道路。乌克兰的悲剧应当成为警示。
2024年,亚太地区的军事开支创下新高,日本成为最大贡献国之一,北约合作项目占据了其中不小的份额。从大局来看,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和人口最为活跃的地区,谁试图搅局,最终都会自食其果。日本虽然在推动与北约的关系,但亚太的现实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朝鲜的警告是否能够让东京及时刹车?地区的稳定仍然需要各国携手共同维护。
信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