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慢性支气管炎:不止是 “老慢支”稳益配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伴有喘息。其诊断需满足连续两年每年症状持续 3 个月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病)。早期多表现为冬季发作、春季缓解,随病情进展可全年持续,易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致病因素:多维度诱因需警惕
(一)烟草与环境双重伤害
吸烟是首要危险因素,主动 / 被动吸烟均会损伤气道黏膜,诱发黏液高分泌和炎症反应;长期暴露于粉尘、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及 PM2.5 超标环境,会持续刺激呼吸道,加速病情进展。
展开剩余78%(二)感染与机体免疫失衡
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而免疫力低下、中老年人群因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更易患病。中医认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湿内蕴是发病基础,需结合体质辨证调理。
三、典型症状:三步识别病情进展
(一)咳嗽咳痰:晨起加重、痰量增多
初期以晨间咳嗽为主,咳白色黏痰或浆液泡沫痰,感染时转为黄绿色脓性痰,部分患者痰中带血;随病情加重,夜间咳嗽亦明显,严重影响睡眠。
(二)喘息与气促:活动后显著加剧稳益配
气道狭窄或痰液阻塞可引发喘息,伴哮鸣音,尤其在运动、受凉后加重;若发展为慢阻肺,静息时也会出现气短,需警惕肺功能持续下降。
四、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精准干预
(一)急性发作期:快速控制感染与症状
西医对症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缓解喘息,配合氨溴索等祛痰药促进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增强疗效。
中医辅助调理:针对痰热壅肺证,可用清热化痰中药(如黄芩、鱼腥草)改善局部炎症,减轻全身症状。
(二)缓解稳定期:固本培元防复发
西医基础管理:坚持肺功能监测,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预防气道重塑,高危人群需家庭氧疗。
中医特色方案:冉然医生强调 “未病先防”,根据体质制定个体化调理方案,如痰湿体质者予健脾化痰(二陈汤加减),气阴两虚者以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配合三伏贴、穴位按摩增强免疫力,减少冬季发作频率。
五、日常管理:细节决定预后效果
(一)环境与习惯双调控
严格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雾霾天佩戴 N95 口罩,职业暴露人群需规范使用防尘防毒面具;室内定期通风,保持湿度 50%-60%,减少粉尘、螨虫滋生。
坚持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缩唇缓慢呼出),每日 2 次,每次 10 分钟,增强膈肌功能,改善通气效率。
(二)饮食与运动科学搭配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辣椒、花椒)、生冷(冰饮、凉菜)及高盐食物,推荐陈皮茯苓粥、川贝蒸雪梨等药食同源方辅助调理;发作期宜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每周 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不诱发喘息为度,逐步提升心肺耐力。
(三)规范监测与及时就医
自备症状日记,记录咳嗽频率、痰量颜色、用药反应及活动耐量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38.5℃)、痰中带血、口唇发绀或喘息加重,需立即就诊,警惕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六、预防关键:从源头阻断疾病进程
(一)疫苗与季节干预
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65 岁以上及病情反复者加种肺炎球菌疫苗;夏季可通过中医 “冬病夏治”,如穴位敷贴刺激机体免疫,降低冬季发病风险。
(二)长期管理意识
慢性支气管炎需 “三分治七分养”,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肺功能、胸部 CT,动态评估病情进展,尤其病程 5 年以上或合并慢阻肺高危人群,需早期干预延缓肺功能下降。
冉然医生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需整合现代医学的精准诊疗与中医的整体调理,通过 “去除诱因 - 控制症状 - 增强体质” 的全周期管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稳益配,与医生密切配合,从生活细节入手阻断病情发展,提升呼吸健康水平。秋冬季节更需加强防护,科学应对,让呼吸更顺畅!
发布于:四川省翻倍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